一、干眼症的易患人群大盘点干眼症的发生并非偶然,不同人群由于生理状况、生活习惯、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差异,患病风险也各不相同。以下几类人群需要重点关注:
(一)药物使用者
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,部分也会带来影响泪液分泌的副作用。像抗抑郁药、抗组胺药、利尿剂、降血压药、麻醉剂、抗溃疡药等,都可能使泪液分泌量减少。泪液是眼睛的 “保护屏障”,分泌不足会直接打破眼部的湿润平衡,进而引发干眼症状。这类人群在用药期间,需格外留意眼部是否出现干涩、异物感等不适。
(二)长期使用特定眼药水者
眼药水虽能缓解部分眼部不适,但并非可以随意长期使用。尤其是血管收缩性眼药水,长期使用容易导致眼部自身的调节功能紊乱,干扰泪液的正常分泌与循环,反而增加患干眼症的几率。因此,使用眼药水应遵循医嘱,避免盲目长期使用。
(三)受环境因素影响者
眼睛时刻暴露在外界环境中,不良环境会加速泪液蒸发。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眼部,紫外线会损伤眼表组织,空气污染会降低空气湿度并携带污染物,高温、空调环境以及气候干燥等情况,都会使泪液蒸发速度加快,导致眼部湿润度下降,从而诱发干眼症。经常处于这些环境中的人群,眼部健康更易受到威胁。
(四)某些疾病患者
一些全身性或眼部相关疾病,也会增加干眼症的发病风险。类风湿性关节炎、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,会影响泪腺功能;糖尿病可能导致眼部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,影响泪液分泌;甲状腺异常会干扰身体的代谢平衡,进而影响眼部健康;哮喘患者可能因长期缺氧等因素间接影响眼部;白内障、青光眼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,或因治疗方式等原因,也较易伴随干眼症状。这类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,不能忽视眼部的护理与检查。
(五)睑板腺功能障碍者
睑板腺是分泌泪液脂质层的重要腺体,脂质层能够有效减少泪液蒸发。当睑板腺功能出现障碍时,泪液的分泌和排出会受到阻碍,泪液的质量和数量均下降,眼睛自然容易变得干涩,进而引发干眼症。
(六)年龄超过 65 岁的人群
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,泪腺功能也不例外。数据显示,年龄超过 65 岁的人群中,有 75% 患有干眼症。老年人泪液分泌量减少,眼睛易受外界刺激,有时还会出现剧烈的流泪反应,即溢泪,这其实是眼部对干涩的一种代偿性反应。
(七)公司白领
公司白领是干眼症的高发人群之一。他们常年处于空调房内,空调会降低室内空气湿度,加速泪液蒸发。同时,白领们终日面对电脑屏幕,注意力高度集中时,眨眼瞬目的次数会不自觉减少。正常情况下,大多数人五秒钟眨一次眼,每分钟眨眼约 20 次,而专注用眼时,眨眼次数可能会降至每分钟 10 次以下。眨眼次数减少会直接导致泪水分泌量不足,泪膜暴露在空气中快速蒸发,失去对眼球的保护作用,从而引发干眼症。
二、干眼症的科学预防方法针对干眼症的诱发因素,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,能大大降低患病风险,保护眼部健康。
(一)养成多眨眼的习惯
眨眼是一种天然的眼部保护机制,属于保护性神经反射动作。每次眨眼,泪液层都会均匀地涂抹在角膜和结膜表面,维持眼部的湿润状态。当眨眼次数减少时,泪水分泌量随之下降,泪膜蒸发速度加快,眼球就会失去保护。因此,在操作电脑、驾车、读书等长时间用眼场景中,要刻意提醒自己多眨眼,保持正常的眨眼频率。
(二)注重用眼卫生
良好的用眼卫生是预防干眼症的基础。日常生活中,要勤洗手,避免用手揉搓眼睛,防止细菌、病毒等病原体侵入眼部引发感染,进而影响泪液质量。同时,用眼一小时左右应休息片刻,可以通过闭目养神、眺望远处等方式,让眼睛得到放松,缓解视疲劳。对于眼睑上有油性分泌物、碎屑、脱落物的人群,更要注意保持眼睑卫生,定期清洁眼睑,避免睑板腺堵塞。
(三)长期用电脑者做好特殊防护
长期使用电脑的人群,除了上述措施外,还需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手段。首先,要控制使用电脑的时间,避免连续长时间盯着屏幕,工作间隙多起身活动。其次,调整好工作姿势和屏幕距离,尽量保持眼睛与屏幕 60 厘米以上的距离,将屏幕调整到适当高度,使视线保持向下约 30 度的角度。这样的姿势不仅能放松颈部肌肉,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眼球表面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,降低泪液蒸发速度。
(四)通过饮食调理呵护眼睛
合理的饮食对预防干眼症也具有重要作用。维生素 A 是维持眼部健康的关键营养素,缺乏维生素 A 容易导致角膜干燥、眼干涩、视力下降,甚至出现夜盲症。因此,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 A 的食物,如豆制品、鱼类、牛奶、核桃、青菜、大白菜、空心菜、西红柿以及新鲜水果等。这些食物不仅能为眼睛提供营养,还能增强身体的整体素质,为眼部健康保驾护航。